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3章 分權

關燈
第123章 分權

朝臣們想從霍光口中掏出有用信息, 然而霍光卻在這件事情上表現謙虛低調,一邊暗示皇帝的態度一邊拒絕參加討論, 分明要把他們綁在柱上炙烤!

“子孟兄,我們也算是——”

有朝臣試圖和霍光攀關系。

霍光推脫道:“郡、國的優秀考卷今日早朝時分抵達長安,我現在要去接收、整理考卷,交陛下閱覽。”

“為陛下選拔人才是頭等要事,我等自然不敢阻攔。”

朝臣們不情願地散開,讓霍光離開。

霍光拱手,前往存放送抵長安的郡、國優秀考卷處。

……

朝臣們大多支持劉據繼續做太子。

因此,即便霍光暗示皇帝確實有意廢太子,他們也不願立刻順從皇帝, 轉頭找到四公主, 婉轉表態道:“我等均為齊王感到心痛,但太子作為儲君, 萬不可輕言廢立。”

“你們會說出這等話,可見你們也認為父皇有心廢皇兄的太子之位。”

李令月直言不諱:“既然如此,為什麽不向父皇上諫言,反而圍過來找我?”

“殿下, 我等——”

“我知道你們維護皇兄,不希望他因為齊王之事被廢太子,但你們有沒有想過父皇的感受?父皇年過半百,只有四個兒子,為了讓皇兄安心學習治國之術,父皇不惜將我的三位弟弟早早送去封地。如今發生這樣的悲劇,不論是作為皇帝還是作為父親, 父皇都痛心疾首!”

“殿下,齊王薨逝, 陛下傷心欲絕,但太子的事情實在是——”

“是什麽?你們一個個耳聰目明,怎麽偏在皇兄的事情上裝傻充楞?且不說父皇對皇兄是忍耐已久,即便只說齊王之事,皇兄惹出這麽大的禍端,總是要受些懲罰的。”

被劉據逼著用兒孫性命發毒誓的事遲早會傳揚出去,所以李令月不必繼續表演友愛,但也不能翻臉翻得太明顯,婉轉道:“父皇只想讓皇兄受些懲罰,你們此刻的態度才是真絕了皇兄的未來。”

“我們此刻的態度可能絕了太子的未來?”

朝臣們聞言,惶恐不安。

李令月:“父皇最恨臣子們串通一氣結黨營私,即便是太子也不例外,何況……”

“何況什麽?”

“父皇未曾想過從旁支選擇繼承大統之人。”

“——原來如此!”

朝臣們紛紛恍然大悟,認為太子自請廢黜是皇帝和太子為平息天下人關於齊王的議論特意做的一場戲,等事情平息後陛下會以皇長子最為德才兼備為由將劉據重新立為太子。

但如果他們不識好歹,一致反對廢太子,難免會被皇帝認為他們與太子早有勾結,太子等不及要做皇帝,不僅劉據可能因此無法被再次立為太子,他們這些反對廢太子的人也會被皇帝視為逆臣,另尋由頭處置。

“四公主真知灼見,我等受益匪淺。”

自以為想通利害關系的朝臣們連聲感謝。

李令月點頭,漸行漸遠。

……

……

霍光辦事向來穩妥,何況他身邊還有劉細君這個才女協助。

晌午時分,霍光將各郡國送來的優秀考卷按答卷質量品級分類完畢,送到劉徹面前:“陛下,這些是地方的優秀答卷。”

“好。”

劉徹抽出一份卷子,邊看邊問:“朝臣們在太子自請廢黜這件事情上,目前什麽態度?”

“臣愚昧,只知他們大多認為廢太子不利於國家。”

“太子確實不能輕言廢立,但也正因為太子關系國家安危穩定,朕才更要趁早選出最優秀的太子。”

說話間,劉徹拿起毛筆,在讀完的考卷末尾空白處寫了幾句評價,隨即打開第二份考卷:“太子宮中可有人為此事四處游走?”

“回稟陛下,太子宮中近來異常安分,除了必要的外出,沒有任何異常。”

負責監視太子的內臣嚴謹稟告道,“至於太子宮中所有涉嫌巫蠱的,都已逮捕交有司處理。”

“這件事必須查個水落石出,把太子身邊的毒蛇全部找出來。”

“喏。”

內臣退到一邊。

劉徹又打開第三份答卷,問道:“匈奴細作的事情,查到什麽程度?”

“稟陛下,此事可能確實和太子宮中有關系。”

“太子?!”

劉徹眸色驟變:“確定?”

“臣等不敢妄言。”

“證據——”

“喏。”

稟告此事的內臣將證物、證詞一一送上。

劉徹放下看了半截的答卷,接過證物與證詞,發現事情竟然和幾位陳年舊友有關系,分別是縱容門客殺人的郭解、戰敗後投降匈奴與大漢為敵的趙信、意圖謀反最終被朝廷鎮壓的淮南王劉安。

“……沒想到竟會在這裏看到他們的名字。”

劉徹有些感慨,但細想起來卻是一點都不奇怪。

郭解被強遷茂陵邑前是地方豪強,人脈廣闊,門客眾多,擁護者無數,即便因為縱容門客殺人一事被滅三族,依然有追隨者幸免,並為此事懷恨朝廷,時時伺機報覆。

趙信本是匈奴小王,投降大漢後封為翕侯,後因戰敗重新投靠匈奴,得到伊稚邪重用,封為自次王。漠北決戰中,匈奴大敗,王庭遁走,趙信卻沒有再次投降漢帝國,而是堅定追隨伊稚邪。大漢境內難免有人為了義氣或是榮華富貴與他暗中往來聯系,背叛國家。

至於淮南王劉安——

他都敢謀反了,他的追隨者們還不敢裏通匈奴背叛大漢?!

“果然,當初應該斬盡殺絕。”

劉徹自言自語地說道。

為了鞏固統治,殺再多的人都是必要的。

何況這些人從未忠誠於他。

“讓減宣和江充繼續往下查!一個都不能姑息!”

“喏。”

內臣退下,劉徹繼續看答卷,看著看著突然感覺頭昏不適,於是命宮人傳太醫。

……

聽說父皇身體不適,李令月趕緊前來,看到太醫們跪在劉徹身前為他診脈,劉徹卻靠在榻上,一臉的不在意。

“朕這回是什麽病?”

“稟陛下,您沒有病,您只是為國事操勞過度,有些氣血不穩。”

“氣血不穩?”

劉徹冷笑,道:“那麽多人對朕陽奉陰違,背著朕搞各種事情,朕能氣血穩定才是怪事!”

“陛下,我等——”

“朕沒有怪你們的意思。”

劉徹揮手,讓太醫們退到一邊,招女兒上前。

李令月註意到劉徹身前案幾上擺著一堆等待打開的考試答卷,於是主動道:“父皇可是要女兒為父皇閱讀郡、國送來的優秀答卷?”

“不錯。”

劉徹道:“篩選人才是僅次於安定四方的重要事情,朕即便身體不適也不能怠慢此事。”

“喏。”

李令月直起腰,打開一份答卷,為劉徹朗讀,並在劉徹就答卷內容做評價時用朱筆寫在答卷的空白處。

“……你比你皇兄努力上進太多太多了。”

劉徹對女兒的表現非常滿意。

李令月道:“父皇生病尚且不忘處理國家大事,女兒不過是為父皇整理、記錄言論,根本不值得父皇讚賞評價。”

“但是他偏偏連這點事情都做不到。”劉徹憤怒道。

激動的情緒讓他咳嗽連連,眾人紛紛上前為皇帝舒緩氣息。

……

不多時,劉徹的氣息緩了過來,李令月於是繼續為他讀答卷,記錄皇帝對答卷的評價。

如此一人讀一人記,不知不覺間,已經華燈初上,宮人入內請問皇帝是否要用膳。

聞言,劉徹想起女兒整個下午都為自己讀答卷記評價,期間只喝過一杯水,於是道:“朕與姣兒一起用膳。”

“喏。”

又補充道:“讓李延年過來奏樂。”

“喏。”

宮人領命,將皇帝傳召的事情告訴李延年。

因為近來宮中發生太多大事,身為協律都尉的李延年已經大半月沒有被皇帝傳召,如今重新得傳召,心中既有歡喜也有忐忑,領著樂隊來到禦前,行禮後小心問道:“陛下與公主殿下想聽什麽曲子?”

“朕心裏不舒服,想聽歡快的東西。”

“喏。”

李延年起身,帶領樂隊演奏《關雎》,清新優雅的曲調在宮殿中徘徊,配上“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唱詞,以及舞姬輕靈如游鴻的舞姿,可謂美輪美奐。

然而劉徹的臉上沒有笑容。

他問李令月:“你恨你的皇兄嗎?”

“父皇何出此言?”

李令月摸不清劉徹的心思,不敢貿然回答。

“他當眾說出你的身世,逼你以子孫後代起誓,你恨他嗎?”

“我不恨他,我只是心寒。”

李令月直言道:“皇兄的做法讓我心寒。”

“怎麽說?”

劉徹瞇著眼睛看女兒。

李令月道:“皇兄與我雖非同母所生,畢竟從小一起長大,十多年朝夕相處生出的感情竟然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化為烏有!枉我之前一再在父皇面前為他美言掩飾!”

“還有嗎?”

“還有母後的事情。”

李令月道:“皇兄因為我不是他的同母妹妹而懷疑我質疑我,我為此感到心寒,但更讓我痛心的是他竟然為了這件事怨懟母後、傷母後的心!”

“他都對皇後說了什麽?”

劉徹面色透著陰沈。

李令月道:“母後試圖阻止皇兄逼迫我以子孫後代起誓,但皇兄認為他的行為沒有錯,不僅不聽母後的話,還言語駁斥母後。”

“放肆!”

早從別處知道此事的劉徹聽完女兒的訴說,冷笑道:“身為兒子駁斥母親固然不對,但皇後也並非無錯,若不是皇後沒教好太子,太子又怎麽會做出如此不孝之事?”

“父皇,母後對我們幾個姊妹向來教導有方。”

李令月為衛子夫說好話,“請父皇不要苛責母後。”

“只看你們幾個,她是個稱職的皇後,可太子也是她的孩子,為什麽她無法教好太子?”

“因為……”

李令月想了一下,替衛子夫辯解道:“父皇,皇兄七歲便被立為儲君,平日裏除了母後還有諸位大儒負責教導,皇兄如今行為失措,女兒認為此事不可歸罪於母後。”

“你認為太子德行有失是教導太子的儒生們的錯?”

劉徹瞇眼看李令月。

李令月直言道:“儒生們精通經典不假,但除此以外他們也是渴望得到權勢的庸俗人,難免希望皇兄能全身心信任他們,將來重用他們和他們的門人弟子。”

“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在朕和太子之間制造溝壑,讓太子偏向他們反對朕?這確實是儒生們會做的事情!”

劉徹對儒學本就是利用大於認同,何況儒生這些年時常公開反對劉徹的政治、經濟、軍事舉措,他因此更加厭惡儒生,既要利用儒學教化百姓,又擔心儒學如此不受控制的擴張會侵蝕、傷害皇權。

所以,女兒劉姣提出以科舉選拔人才補充察舉制的不足後,劉徹立刻接受,除了國家疆域擴大導致人才嚴重缺乏,也因為新的人才選拔機制讓皇帝可以通過調整考卷考題遏制儒學的勢力。

如今,劉姣將太子犯錯的原因歸結為是儒生們為了自身利益做出惡意引導,正合劉徹心思,冷聲道:“不論太子是否更改,據兒身邊的人都必須徹底更換!除了為他生育孩子的幾個女人,其他人全部換掉!尤其是卷入巫蠱的儒生們!”

“父皇英明。”

李令月達成目的,低眉順眼地誇讚。

此時,《關雎》演奏完畢。

劉徹命李延年等人退下,讓劉姣繼續給自己讀郡、國送來的優秀答卷,直到子夜時分才難掩困倦地說道:“今日就到這裏。”

“喏。”

李令月起身,準備離開。

劉徹冷不防道:“明日繼續。”

“父皇,您這是——”

“朕的身體越來越不行,需要朕信得過的人為朕讀地方送來的奏章、代寫回覆和評價,”劉徹道,“這本是太子為朕做的事情,可惜你皇兄一次又一次地讓朕失望。如今還留在朕身邊的兒女中,已經只有你值得朕完全信任了。”

“父皇,女兒才疏學淺,恐怕擔不起這份厚愛。”

李令月不敢立刻接受劉徹的饋贈。

劉徹笑道:“不過是讓你為朕讀奏章、替朕記錄幾句批覆,又不是讓你單獨處理國事政務甚至監國,怕什麽!”

“但是外臣們——”

“他們不重要。”

劉徹不屑。

經過這些年的處理,以丞相為首的三公九卿的外朝早已成為擺設,甚至不能隨時隨地見到皇帝,國家大事幾乎全部由侍中組成的內朝決定。這種情況下,皇帝想讓誰協助處理政務就能讓誰協助,外朝即便對此深感不滿也不能妄加評論?

“不要再推脫了,以後讀奏章寫評語的事情由你全權負責。”

“喏。”

答應完畢,李令月退出大殿。

混著桂花香氣的夜風掠過臉龐,李令月只覺精神抖擻,勝過以往任何時刻。

[因為終於能如願接觸最高權力?]

系統冷不防發言。

李令月自然不會回答,只是眼前掠過前世的記憶,一切關於母皇的記憶。

記憶中,因為權力的滋養,年過八旬的母皇即便每日忙碌國事依舊精力充沛,舉止幹練,仿佛五十餘歲。直到神龍政變,母皇被迫放棄皇帝身份作為太後接受奉養,她的衣食用度雖然與往日並無不同,卻短短數日便疲態盡顯,精神萎靡,神情憔悴。

[如果你和她一樣費盡心機好不容易得到權力又被迫失去權力,並且沒有機會卷土重來,你也會因為絕望變成她那般模樣。]

系統感受到李令月的思緒,嚴肅提醒道:[權力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就不能回頭,回頭只有死。尤其是你這種情況。]

“我知道。”

李令月輕聲說著,接過宮人手中的外袍,返回在未央宮的住處,發現霍去病也還沒睡。

“霍哥哥這麽晚不睡,是為了等我?”

李令月戲謔問道。

“對,我在等你回來。”

霍去病笑著起身,將寫到半截的文字遞給李令月。

“這是——”

“等你的時候順便寫的一些東西。”

李令月於是專心閱讀霍去病深夜寫就的關於大漢軍隊改制的文章。

文章雖然沒有寫完,但文章的核心主旨非常清晰:過往的戍守兵役制度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大漢,必須改革,同時,不同類型的軍隊之間的協同作戰、管理模式、軍士質量、識字教育等也要進行配套更改。

“霍哥哥這是要把大漢的軍隊制度推翻重來?”

“是。”

霍去病道:“高祖的制度雖然很好,但並不適合現在,尤其是即將完全獲得匈奴的土地、將西域加入大漢疆域的當下,龐大的疆域讓改革軍制變得勢在必行。並且,唯有軍制完全改革,舅舅和我籌劃中的武將學堂才能如我們所願地建成並為大漢源源不斷地培養武將。”

“父皇知道這件事情嗎?”

“知道,他支持我們的做法。”

霍去病道:“父皇雖然不擅實戰指揮,但他的戰略構想以及對國家的規劃都絕非常人能夠想象。”

“那我也提一些我關於大漢軍隊改革的觀點,你聽了以後如果覺得有用就記下來,但是如果沒用甚至覺得可笑,不許像對父皇那樣當面笑我。”

“怎麽可能。”

霍去病滿口答應,拿起紙筆,認真聽李令月關於軍隊改革的觀點。

李令月提出的是基於漢帝國實際情況的改良式的募兵制與府兵制的混合兵制。

漢承秦制,西漢時期的軍隊士兵主要來源是服徭役的百姓,男子從二十歲開始服徭役,按期前往完成戍邊任務及兵役任務,服完兵役後依舊需要每年定期在郡縣接受一定時間的軍事訓練,直到年滿六十歲。

這種全民皆兵的制度雖然讓漢帝國百姓普遍具有一定的武力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亂百姓的正常農耕生活,並且,由於所有的健全男性都接受過軍事訓練,小地方的暴力沖突也很容易升級為大規模流血死亡事件。

而自西魏開始的府兵制采用兵農一體模式,軍戶閑時務農,用時為兵,不再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國庫的負擔,同時,因為軍戶大多生活在邊疆地區,長期有效開墾土地種植作物,能增強國家對邊境地區的實際掌控。

當然,府兵制也有它的弱點。

府兵制規定府兵的武器和軍服等都需自備,連糧食也需要自備。這樣的做法雖然能節省國庫開支,卻會導致中央對府兵控制力略顯不足——如果邊關戰事發生時間與春種秋收的農時發生重疊,不吃朝廷糧餉的府兵就可能因為擔心農田收獲而出現集體逃兵行為。

此外,由於府兵制規定前線有戰事府兵就要參戰,導致兵府家族中的男丁經常戰死大半也還要繼續將僅存的男丁送到前線作戰,誕生於北朝的《木蘭辭》中,木蘭很可能出生兵府家族,為了年邁的父親和年幼的弟弟不得不男扮女裝從軍入伍。

所以,李令月認為在邊境地區推行兵農一體制度,邊境百姓用為國家屯田兵役抵換每年必須繳納的征糧等賦稅,其餘郡縣依然推行征兵制,但百姓服完國家的兵役後不必再在所居郡縣每年接受定期的軍事訓練。

羽林軍等控制權掌握在中央手中的軍隊則主要采用募兵制,只有武藝精湛、忠於國家之人才能進入。

當然,不論進入軍隊之人來自兵府家族還是普通服徭役百姓或是應募為國效力的健兒,進入軍隊後都享受同等的軍功晉級待遇。

漢武時期,邊關已經開始推行屯田制,而地方郡縣諸侯國因為可以定期組織訓練百姓導致諸侯國即便被反覆削權依舊有可能挾持境內百姓發動叛亂的問題也時常讓皇帝頭痛。

所以,霍去病聽了李令月的觀點,不但沒有笑她天真,反而覺得這些觀點有很強的可行性,既降低國庫負擔又削弱地方郡縣諸侯國的力量。

自然,具體落實時,他們還需針對三種不同來源的兵丁制定對應的管理模式和晉級通道,確保每種來源的軍人都能發揮最大戰鬥力。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